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罚,从网、从言、从刀。网者罪之省也;言者爰书定罪之意;刀者自大辟以至劓、剕、髡、黥之属,皆刑其肢体也。析言之,则重者为刑,轻者为罚。”这个解说就较为合理,我们可以看一下罚的字形演变:
(罚的字形演变)
早期的“罚”,从网、从言,从刀,这里的“网”,就是规则、法律,“言”指言语,“刀”指较轻的惩戒,联合起来,会意用言语触犯法网要受的轻刑,它与劓、剕、髡、刖等对肢体造成直接伤害相比,是相对轻的处罚,所以, “罚”是会意字。
(罚字各部分意义)
同样是惩罚,与“刑”相比,“罚”轻一些。它的本义是过错;罪过。
《书·盘庚》:“邦之不臧,惟余一人有佚罚。”孔传:“佚,失也。是已失政之罚,罪己之义。”国家治理得不好,都是我一个人的罪过。
本义之外,罚还有其他用法:
(1)处罚;惩治。《易·豫》:“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圣人顺沿民情而动,用处罚使事理清明而民心平服。
(2)伐;杀。《广雅·释诂四》:“罚,伐也。”王念孙《广雅疏证》:“罚者,言万物气夺可伐也。卷一云:罚,伐,杀也。”《书·汤誓》:“尔尚辅一人,致天之罚。”你们只需要辅助我,奉行上天对夏的征伐。
(《书·汤誓》文意图)
(3)出钱赎罪。《书·吕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孔传:“谓不应五刑,当正五罚,出金赎罪。”如果用五刑处理不能核实,就用五罚来处理。
(4)星名。其一、伐星。在参宿。《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下有三星,兑,曰罚,为斩艾事。”张守节《史记正义》:“罚,亦作伐。”其二、火星,古称荧惑星,又称罚星。《广雅·释天》:“營惑谓之罚。”王念孙《广雅疏证》:“營,或作熒。”
(5)用同“发”。说出;表达。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窦娥发愿)
罚的小篆写法如图:
(罚的小篆写法)
3、刵。读 èr。《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刵,断耳也。从刀,从耳。”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断耳。实在不适合上图。
其实这里应当补上一句“耳亦声。”
刵的本义指断耳,即古代割去耳朵的刑罚。《玉篇·刀部》:“刵,截耳也。”
《书·吕刑》:“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慢慢就开始杀害无罪的人,开始滥用劓(割鼻子)、刖(割耳朵)、椓(宫刑)、黥(面部刺字)等刑罚。
刵的小篆写法如图:
(刵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905,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