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居然有同学给出了惊人的的6分甚至8分,就按捺不住地想要进来掺和一把,拉低一下评分。
我们先来总结一下前人的评价工作(研究生就要有研究生的亚子):
1.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隔壁陈力老师讲的简单一点且几乎无作业,可能唯一美中不足就是不调分)
2.龚老师讲的内容难又泛,徐老师讲的全是通信。(个人感觉龚老师的水平相当高,但可能由于课时与期望教授内容之间的矛盾,龚老师往往点到为止,只给你概述思路)
3.考试只有一个大家比烂的期中考,总评分数是各项的加权,最后手动拉成正态分布调分。(与其说是和隔壁比唯一的优势,不如说是教务处对于挂科率的限制,不这样调能满足要求?)
3.作业量和难度是地狱级别。(前期理论部分的纸质作业所幸是有往年师兄师姐们的答案参考的,后期的应用作业则是年年整花活,我找师兄姐们了解过,去年是组队论文形式,今年就变成了备受争议的通信编程作业,既然是新花活,自然是没有往年答案可以参考的)
4.通信编程作业很不好做,尤其对于网安同学!(关于这个,我在后面发表详细感想)
5.第二组助教对于大作业的批改力度似乎和其他组助教没有一致啊(反正是大家比烂看相对位置,如果所有助教都和第二组助教一样改自然也不会有很大争议,btw我也遭受第二组助教的魔爪了)
对我来说,第一个大作业就是LS信道估计,但与此同时我选的DSP2还没上到LS滤波,因此我看半天题目也没明白什么意思,我懒得去问助教,也没有意识到我应该去调研一下LS估计/滤波。反正我被整得心烦意乱,自己瞎捣鼓了一下交上去,最后前两次大作业都四十多(第二组助教)
尽管我很菜,但一个6系且同时在修DSP2的人尚且如此,你叫网安同学怎么办?
呐,我们以一个上大当的网安同学为例,他面对这个大作业会怎么办,大抵有三种路线:
1.兢兢业业型选手:一周可能花40h+来从零基础入门到放弃,懵懵懂懂地,也不知道自己理解得对不对,这样干有没有意义,逐渐陷于精神内耗中,身心俱疲;或者碰巧给琢磨出来了,于是沉湎于这个微弱且递减的边际效益中沾沾自喜(我可真棒!)。然而有这功夫去学你想学的知识技能,去琢磨你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去和对的人谈甜甜的恋爱,去好好睡觉多养几根头发,去多读几本书不香吗?生活里很多美好的东西可以去挖掘体验,被迫把视线囿于这点没多大意义的分数(研究生课嘛),沉浸在自我感动中,感觉是挺可悲的事。
2.填腹一饼型选手:可能成功获得一个清晰透彻的理解,借此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发现自己竟误入网安的歧途,最终回头是岸,走上通信的光明大道(龚老师和徐老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3.开摆型选手:那就写(抄)啊,如之前评论同学所述。
肯定会有一种论调:哎呀,差不多的啦~反正最后调分,你不想学,摆一摆,抄一抄不也过了嘛
我想说:嘿呀,我能在外边儿吃口好的,我为啥来这吃奥利给啊?包括我在内大部分人选课应该就是为了学分,那选陈力不好吗?这学期选不到?下学期选陈力不好吗?再不济,6系选实变与泛函都比在这被折磨一学期好百倍。
总之如果有类似“这课闻起来臭,吃起来也还行”的论调,那么我的评论就是用来反驳这种观点的,这课对于99%的人完全没有选的理由。对于这学期选这课的人,可能只需掏出一半或更少的精力,就可以在其他学科基础课上舒服地混分了。你说你想选这课然后全程开摆?那万一明年再整个新花活,然后你又没能耐搞到大作业的答案那不就翻车了?
再说一下我从这课能学到点什么:
1.前半学期听得还算认真,至少算涉猎了龚老师讲的基本概念和大致思路,算是能在我脑子里留下点痕迹。
2.我通过大作业,意识到我的调研意识和能力的薄弱,做事还欠严谨一些(话是这么说,但我是不信苦难成功论那一套的,生活从来都会给大部分人全方位的打击,这些打击是随机的,你没法预料它怎么出现,何时出现,在这些必须要承受的打击中我自然也能总结出这类道理,我没必要来特意追寻苦难)
“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活着》余华
作为“非苦难成功论”者,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人远离苦难,亦是契合这个平台存在的意义:让后人在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可以有的放矢。
最后给出的建议和“咸鱼咸鱼”同学基本一致:
1.信安同学不要选!不要选!不要选!
2.6系同学不要选!
3.6系同学如果志在通信,且权衡利弊下觉得尚能接受的,可选
4.“苦难成功论”者可选
5.心态淡然且开摆能力出众的选手可选,你得保证凭你的社交、人脉一定能拿到答案,然后全程开摆(你别说,这样好像也蛮舒服)
如果实在想获取矩阵知识,对龚老师教授内容有需求或兴趣的(据我了解,可能龚老师的内容在难度和广度上应该都和隔壁陈力老师有些区别),不如旁听,或者找来课件和认真听课同学的笔记,但别选课。
抓住干货,有的放矢。远离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