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知识

三伏知识

2024年7月15日,入伏。

入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天进入最炎热的时期,气温会持续上升。人们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三伏天。

那什么是三伏天?有何来历?有哪些习俗与禁忌?一起来了解,涨知识。

一.三伏天简介

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庚”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入伏”,就是“进入伏天”的意思,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统称“三伏”。

三伏天,就是指从夏至到立秋之间最热的时段,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

二.三伏天的来历

关于入伏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人们普遍认为,三伏天始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所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伏日与五行中的金气有关。秦汉盛行的“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日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另有人认为,“伏”指阴气受阳气所迫而藏伏于地下。唐朝学者颜师古在注解《汉书·郊祀志》时,保留了“伏日”与五行金、天干庚的关联解释,同时也指出夏至以后,阴气逐步升起,但受到阳气压制阻碍而暂且藏伏,因此,得名伏日。

“三伏天”之说,从久远的历史中一步步走来的,它承载着我国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自然人文。

三.入伏的时间计算

按传统历法,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中伏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

而今年的夏至到立秋有5个庚日,因此中伏的时间就延长到了20天,使得2024年整个三伏天变为40天!四.三伏天的气候特点

俗话说“最热不过三伏天”。入伏后,地表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量不断积累,导致气温持续升高。

气候的显著特点是:气温高、雨量多、气压低、湿度大,天气变得闷热潮湿。同时,热带风暴和台风等极端天气也会逐渐增多。

五.三伏天的习俗

(一)传统习俗

从古至今,民间流传着一些与三伏天相关的传统习俗。

1.晒伏。民谚说:“六月六,晒红绿”,在进入头伏之后,因为高温高湿的天气,家里的衣服和粮食很容易受潮,所以家家户户都会选择“晒伏”。

2.饮食。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

头伏吃饺子,饺子是开胃解馋的食物,还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二伏天吃伏面,在中国北京地区很流行。民间有种说法,二伏天刚收获的麦子,磨出的面粉,马上吃口感最好。用新麦的面粉做面条,既有尝新之意,也表达了庆祝丰收的心情。

“三伏”意味着难熬的酷暑进入尾声。此时吃一顿“烙饼卷鸡蛋”,既营养丰富,又有送伏迎秋的意思。

民间还有“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二)现代生活习俗

在三伏天伏期间,现在人们会采取一些特殊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应对酷暑。

运动方面,注意防暑降温,选择早晚凉爽时段进行室外活动,避免在酷热时段进行剧烈运动。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摄取水果、蔬菜和粗粮;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绿豆、冬瓜、莲子、薏仁等。多喝绿豆汤、莲子薏仁粥等,常做一些凉拌菜,如凉拌黄瓜、凉拌木耳等,这些美食不仅口感清爽,而且营养丰富。

情绪方面,保持心情舒畅。“伏天养心,全年无病”。夏天是心脏最脆弱的季节,养心就是养生。在三伏天,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这样,就能增强体质,全年无病。

六.三伏天养生禁忌

(一)忌吃寒凉冷饮食物

三伏天气温相对比较高,像雪糕、冰西瓜、冰啤酒等寒凉的食物,尽量少吃,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腹泻,损伤脾胃阳气,还易导致寒气入体。

(二)忌吃油炸辛辣食物

像炸薯条、炸鸡、炸油条等油炸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很难消化;尽量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等,辛热食物易上火,引起口干舌燥、烦躁不安。

(三)忌冷风直吹

避免长时间直接吹冷风,‌以免颈背部肌肉受寒,‌导致颈部持续痉挛和后背酸痛。‌

(四)忌不出汗

天气热,汗黏乎乎的,有异味,还弄脏衣服,所以,很多人想法设法不出汗,少出汗,吹空调,不运动。其实正常的出汗,有利于身体健康,能够调节全身器官功能,改善循环,适当出汗能排除体内的湿邪和热毒。三伏天出汗是人体最好的“补品”。

记得文末点亮在看,赞下顿悟

节日文化知识👇

·腊月文化 | 农历十二月为何称为腊月?腊月有哪些习俗?

·数九知识 | 古人为什么数九?怎么计算的?

·元旦节 | 元旦节有何来历?有啥习俗?

·春节文化 |春节有何来历?有啥礼俗?中国春节在世界的影响力如何?

·情人节|520是啥?有啥来历?有什么含义?

·正月文化 | 为何农历初一叫正月,又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 | 元宵节有何起源?又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 | 清明节的来源,有啥习俗与禁忌?

·冬至节| 冬至节有何来历?各地风俗有啥不同?

·妇女节 | 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劳动节|“五一”劳动节是怎么来的?有啥意义?

·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哪年确立的?有啥积极意义?

·母亲节|母亲节最早起源于何时?有什么重要意义?

·端午文化 | 端午节为啥要吃粽子?有何来历?

·儿童节 | 儿童节有啥来历?为什么要设立在6月1日?

·父亲节 | 父亲节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有何来历?

·建党节 | 党的诞生纪念日为何定在7月1日?是谁提出来的?节日习俗有啥?

·小暑知识 | 小暑节气有啥来由?有哪些习俗?小暑如何养生?

·大暑知识 | 大暑有何来历?气候特点如何?如何养生?

·“七七事变”纪念日 | 一起来了解什么是七七事变?有何历史意义?

·八段锦| 什么是八段锦?起源于何时?练习八段锦有哪些禁忌?

四川游玩景点👇·四川游记 | 走进鱼凫湿地,了解鱼凫来历

·四川游记 | 走进文昌文化发祥地 ,朝拜七曲山大庙。

·陈家桅杆 | 走进深藏温江的清代豪宅,参观许多人不知道的古建筑遗迹

·杜甫草堂 | 重游诗圣成都故居

·乐山大佛 | 陪父亲到乐山看大佛

·峨眉山 | 陪父亲朝圣峨眉山

·成都武侯祠 | 陪父亲拜谒汉昭烈庙

·青城山 | 三游青城前山,感悟道家历史文化

关注顿悟阁公众号,了解更多 👇👇👇

相关文章

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发电机? 彩票365苹果版怎么下载不了

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发电机?

📅 07-19 👁️ 1364
什么白什么什么的成语 365bet亚洲官方网站

什么白什么什么的成语

📅 08-04 👁️ 3039
2025杭州到义乌高铁要多久,从杭州到义乌高铁火车最新消息 彩票365苹果版怎么下载不了

2025杭州到义乌高铁要多久,从杭州到义乌高铁火车最新消息

📅 08-10 👁️ 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