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行行查,(https://xueqiu.com/4318019005/339366138)
暂停两年的eSIM业务,终于要迎来“重启”时刻!6月18日,据产业链人士透露,三大运营商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放开eSIM业务办理。目前,中国联通已在天津、北京、河北等25个省市重启eSIM功能,中国移动也表示将逐步开放全国范围的业务支撑,而中国电信虽暂不支持开通,但后续动向也备受关注。这一系列变化,无疑为eSIM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人不禁好奇:eSIM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行业基本面概览eSIM,全称为Embedd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即“嵌入式SIM卡”,它摒弃了传统SIM卡的物理形态,将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中。用户无需实体卡片,通过下载运营商提供的配置文件即可激活使用,能在不更换实体卡的情况下轻松切换不同移动网络,还支持多号码功能,极大提升了通信体验。例如,用户出国旅行时,仅需连接Wi-Fi在线购买当地流量套餐,落地即自动接入网络,成本远低于传统国际漫游。
关于市场规模,根据行行查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eSIM市场规模为12.2亿美元,预计2024-203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0.0%。另外,有数据显示,2025年eSIM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2亿美元的峰值。同时,根据另一份报告,2024年中国eSIM产业链已经形成完整产业布局,涵盖芯片设计制造、模组研发、平台服务、终端设备和基础电信运营商等主要领域。
eSIM产业链涵盖了芯片设计制造、模组研发、平台服务、终端设备和基础电信运营商等多个环节。在国内,紫光同芯、华大微电子等企业在芯片设计制造环节具备较强技术实力,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消费电子和物联网设备。武汉天喻等国内企业在模组研发环节推出了符合国际规范的eSIM模组及连接管理平台,为eSIM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东信和平、北京华弘等企业的eSIM物联网管理平台则为全球多家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提供服务。终端设备方面,华为、小米、荣耀、OPPO、vivo等国内企业推出多款支持eSIM的智能设备,在全球广泛使用。基础电信运营商方面,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均开通了eSIM业务,并与设备厂商合作,不断探索和推动eSIM技术创新与应用。
数据来源: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网页链接
为什么三大运营商暂停两年后又要重启eSIM业务?三大运营商暂停两年后重启eSIM业务,有多方面原因。此前暂停,一方面是eSIM便捷转网功能加剧了运营商间的市场竞争压力,传统携号转网需复杂手续,而eSIM让用户“手机上点几下分分钟换运营商”;另一方面,“一号多终端”场景存在计费难题,迫使运营商投入巨资改造计费系统。此外,技术便利性被不法分子利用,假身份信息批量注册eSIM号码用于电信诈骗与垃圾短信群发,导致监管部门紧急叫停业务。如今重启,是监管升级与技术迭代的结果。当前eSIM业务重启后严格执行“身份证+人脸识别”双重认证,从源头杜绝虚假注册;运营商计费与管理系统已攻克eSIM兼容性难题,如中国移动公开表示“系统优化基本完成”,中国联通25省市的试点更验证了大规模运营能力。
eSIM普及对传统SIM卡产业链(如制卡商、线下渠道)将带来哪些冲击与转型机遇?冲击方面:制卡商首当其冲,eSIM无需实体卡片,传统SIM卡制造需求锐减,制卡商面临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的困境。线下渠道同样受冲击,以往用户需到营业厅或合作网点办理实体SIM卡,如今eSIM可通过线上远程配置,线下渠道的客流量和业务量大幅下降,部分依赖实体卡销售的渠道商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转型机遇方面:制卡商可向芯片设计制造、模组研发等上游环节拓展,利用自身在SIM卡领域的技术积累,参与eSIM芯片的研发与生产,为终端设备提供更小体积、更高性能的通信模块。线下渠道可转型为eSIM服务体验中心,为用户提供eSIM设备激活、套餐咨询、售后服务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增强用户粘性。此外,还可与运营商合作,开展物联网设备eSIM卡的批量部署与管理业务,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例如,为物流企业提供车载终端eSIM卡的安装与维护服务,助力企业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eSIM技术的应用前景如何?哪些行业将率先受益?在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将普遍支持eSIM。预计全球有60%的智能手机将具备eSIM功能,头部厂商持续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国手机制造商也将eSIM功能引入中低端机型,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可自由切换运营商,还能节省设备空间,提升防水等级。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也将率先受益,智能手表等设备可实现“一号多终端”无缝协同。例如华为watch4 PRO可通过语音一键唤醒导航服务和打车服务,在运动记录、独立导航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即使手机没电或丢失,手表也能满足基础保障需求。
物联网领域是eSIM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共享单车、智能电表等设备通过eSIM实现远程批量管理,降低人工插卡成本。在智能家居、车载设备、工厂和城市连接等方面,eSIM提供了更灵活高效的网络连接方式,满足物联网对网络稳定性的需求,还能根据网络情况随时切换运营商,降低连接成本。
此外,汽车行业引入eSIM为车辆提供蜂窝连接,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医疗行业利用eSIM技术实现远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效率;物流和运输行业借助eSIM技术实现车队管理精简高效,优化运营、降低成本。
eSIM正步入高速发展期,呈现多元趋势。技术层面,其与5G、AI深度融合,网络切换更智能高效,能在毫秒间根据信号强度、资费套餐等自动选择最优运营商网络,保障通信稳定。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从消费电子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度渗透,如智能电网通过eSIM实现设备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市场格局上,随着运营商全面放开,竞争加剧将推动服务创新与资费优化。同时,安全标准不断升级,加密算法与身份认证机制持续完善,筑牢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防线。未来,eSIM有望成为万物互联的核心纽带,引领通信产业迈向新高度。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编辑:西西)